為加快推進產業強省建設,云南省產業強省三年行動,農業現代化、綠色鋁、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代物流業、數字經濟發展7個三年行動,以及綠色鋁、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產業5個配套支持政策已印發實施,形成了產業強省建設“1+7+5”政策體系。
7月12日上午,云南省產業強省建設“1+7+5”政策文件解讀新聞發布會在海埂會堂召開,相關負責人進行新聞發布和政策解讀,并回答記者提問。
云南省產業強省三年行動
產業強省三年行動主要包括發展優勢、總體要求、重點產業、保障措施4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部分,發展優勢
立足省情,找準我省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的趨勢下,在國家構建“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具有的五個方面突出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部分,總體要求
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統籌產業強省與企業興省、就業穩省,把市場主體培引作為重中之重,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服務,發揮優勢、融入全局,創新引領、人才支撐,綠色低碳、集約發展,數字賦能、提質增效,合理布局、集群發展等原則,著力做深做精做特做優重點產業,力爭到2024年,全省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更加優化,優勢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支撐產業強省建設的作用持續增強。
第三部分,重點產業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低碳化、集群化、數字化、高端化發展方向,突出以各產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為突破口和主要抓手,補齊短板弱項,加強產業鏈發展系統謀劃,產業集群集聚打造,提出加快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綠色鋁、光伏、先進制造業、綠色能源、煙草、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文旅康養、現代物流、出口導向型12個重點產業大力發展的目標任務、產業布局和重點舉措。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為確保產業強省三年行動各項任務順利實施,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營商環境、大抓招商引資、培育市場主體、構建創新生態、健全政策體系、加強評估考核等具體舉措。
重點產業三年行動和政策措施
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
突出“1+10+3”重點產業,緊盯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和瓶頸制約,提出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和主體倍增、科技創新、開放合作6個方面16項工程。力爭到2024年,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9萬億元,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一二三產業比例調整為23:53:24;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顯著提升,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3:1以上。
綠色鋁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及配套政策措施
主要是圍繞建設綠色鋁谷的目標,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著力降低物流成本、強化組織實施保障7個方面11項措施。力爭到2024年,綠色鋁產業鏈產值達到3500億元左右。
支持綠色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延鏈補鏈強鏈、提升創新能力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強化電力電量保障。
光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及配套政策措施
主要是圍繞建設光伏之都的目標,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強化組織實施保障5個方面12項措施。到2024年,力爭高效電池片產能達100GW/年以上、高效組件產能達20GW/年以上。
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支持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建設、打造綠色低碳光伏產業園區、技術創新和核心技術群研發、企業降本增效和開拓國際市場。
新材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及配套政策措施
主要是圍繞打造國內重要新材料產業基地的目標,提出實施產業鍛長板、關鍵技術攻關、優勢企業引育、特色園區打造、服務平臺建設、鋰資源綠色開發利用6大行動。到2024年,力爭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800億元以上。
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支持關鍵技術攻關、引育優勢企業、建設特色園區、培育良好生態。
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及配套政策措施
主要是圍繞做強做大生物醫藥產業的目標,提出開展藥用潛力生物資源挖掘利用、部署關鍵技術攻關、支持科研成果轉化、打造產業發展基地、提升專業化園區、培育市場潛力大的產品、做大做優本土企業、招引國內外領軍企業、支持組建創新團隊、打造產業發展支撐平臺10項措施。力爭到2024年,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超3600億元,產業增加值達1100億元。
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全面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加大創新支持、提升臨床服務能力、加大中藥支持力度、推進產業園區及企業發展、提升產業服務水平。
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
主要圍繞新型基礎設施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數字應用和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的目標,提出數字基礎設施強基、數字經濟園區優化提升、數字產業化提升、產業數字化融合、數字服務和治理提升、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數字絲路開放合作、數字營商環境優化8大行動和26項工程,力爭到2024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160億元。
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是支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應用、創新發展、數字化人才培育和引進。
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
主要是圍繞建設“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綜合物流體系的目標,提出物流通道“補短板”、物流樞紐“網絡化”、工業物流“協同化”、冷鏈物流“強鏈條”、城鄉物流“一體化”、航空物流“拓基礎”、跨境物流“便利化”、物流企業“強主體”8大專項行動32項措施。到2024年,全省建成5個干支銜接、輻射力強的國家物流樞紐,10個支撐明顯、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
主要特點
產業強省建設“1+7+5”政策文件明確了我省產業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重點謀劃部署了未來3年推進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具體行動措施,具有較強的導向性、行動性、引領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突出省級統籌,強化協調部署
明確建立由省人民政府領導任組長的各相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對應成立由牽頭廳局負責的工作專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高位統籌。省級部門負責重大項目布局、要素保障、政策制定,州(市)和縣(市、區)負責提供產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優質服務,同時,明確每個產業各項重點任務的責任單位,確保任務能落地并取得實質性成效,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協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突出優化營商環境,大抓市場主體培育
政策文件明確了各重點產業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具體舉措,強化政府部門要提升服務效能,為企業入滇投資興業提供優質服務。要加強分類指導和梯次推進,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大起來、強起來。
突出產業鏈發展,大抓招商引資
政策文件圍繞各重點產業不同的發展目標任務,把招商作為第一要事來抓,強化健全招商引資機制,大力推進“一把手”招商。聚焦產業鏈條建設、補齊產業短板和缺失環節,著力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以全方位提升園區公共服務和要素保障能力,引進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鏈主”企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突出創新引領,增強發展動能
政策文件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聯動發展,聚焦人才隊伍培引、研發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產品開發,著力構建創新生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產業鏈、創新鏈、生態鏈融通發展,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催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動能。
突出評估考核,強化跟蹤問效
政策文件明確要健全政策體系,根據形勢變化和發展需要動態完善支持政策,推動財政、金融、稅收、土地、能源等政策協同落實。并要求各責任單位通過評估考核、建立激勵機制和跟蹤、監測、分析等方式,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強化政府組織引導和協調服務的作用,為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
省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省級有關部門
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加強政策宣傳解讀
調動各方推動產業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加大推進力度
及時協調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
遇到的重難點問題
做好企業發展、項目落地等工作
進一步深化政策研究,完善政策體系
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和產業發展
記者問:《云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萬億元增加到2.9萬億元,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3:1以上”。為推動這些目標的實現,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會采取什么樣的舉措?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杰:
今年6月份,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云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為推動《行動方案》的落地落實,實現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目標,省農業農村廳將主要采取六條舉措:
一抓組織領導。《行動方案》中提出,將農業現代化發展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季度調度重要內容,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分產業組建工作專班和專家組。各州(市)、縣(市、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分類精準施策。各級黨政“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定期研究調度,親自推動重要政策、重點工作、重大項目落實落地。
二抓隊伍建設。以省委農辦文件印發了《云南省農業現代化重點產業工作組和專家組人員名單》,成立了11個重點產業工作組,配套成立了11個重點產業專家組。
三抓政策完善。一方面,對已經出臺的政策,一以貫之抓好貫徹落實,如茶葉綠色有機獎補、“10大名品”評選等都在持續推進中。另一方面,緊盯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穩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省財政投入只增不減。目前省農業農村廳正在研究制定《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三年行動支持政策措施(2022—2024年)》等支持咖啡產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花卉和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方案也在加緊制定中。
四抓重點項目。持續抓好“一縣一業”示范創建,形成40個“一縣一業”示范縣+20個特色縣創建,形成縣縣創建格局。持續推進產業基地建設,打造200個省級產業基地標桿示范樣板,并實行有進有出的年度清單公布制度。持續抓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目前花卉、蔬菜、肉牛、咖啡4個產業入選國家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名單。此外,積極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等項目建設,打造產業發展標桿示范。
五抓主體培育。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穩定政策預期,聚焦全產業鏈,加快培育引進一批百億級、十億級銷售收入的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成長性好的中小微農業企業加快發展,加強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強的本土特色企業扶持培育。深入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持續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爭創國家、省、州(市)、縣級示范社。加快構建以大型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中型行業先進企業為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的發展格局。力爭到2024年,全省農業企業由8萬戶增加到12萬戶以上,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5221戶增加到8000戶左右,其中:力爭國家級龍頭企業由58戶增加到100戶以上、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實現129個縣(市、區)全覆蓋。
六抓考核督導。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將加強統籌協調,與相關部門密切協同配合,緊盯《行動方案》提出的重點工程清單,嚴格落實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加大督促、檢查、服務、指導力度。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獎懲機制,以州(市)為單位,定期通報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重點項目推進落實情況,實現工作有責任、落實有主體、跟蹤有問效、落地有發展。
記者問:工業領域將采取哪些舉措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發揮工業在產業強省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宜國:
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云南將重點采取七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打造一批標志性產業鏈。充分發揮我省能源和資源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緊盯產業鏈核心企業和配套企業,加強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重大項目,加快培育生物制品、現代中藥、綠色食品加工、綠色鋁等標志性產業鏈。強化投資激勵,對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重大項目,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
二是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省級和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組織開展省級制造業集群競賽,對競賽優勝集群分梯次分別給予三年的專項資金支持,著力打造一批新材料、綠色鋁、綠色硅、生物醫藥、綠色化工、先進裝備制造等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力爭把滇中稀貴金屬新材料集群和生物醫藥集群打造成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制定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指導目錄,支持州(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圍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開展區域合作,統籌推動州(市)制造業差異、特色、協同、聯動發展。
三是培育一批優質制造業企業。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對符合條件的年度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予以資金支持。圍繞重點產業鏈,招引一批制造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鏈骨干企業,培育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成長”企業。加大對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制造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大企業聯合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整合和創新能力共享,加快形成大中小制造業企業梯度成長和融通發展的格局。
四是推動制造模式轉型。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對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科技攻關和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實施一批節能降耗、治污減排、提升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的技術改造項目。開展企業數字化改造工程,每年在重點行業打造10個數字化標桿和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支持5G全連接工廠和“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和三次產業融合“智慧+”示范項目,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推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制造業向產業鏈兩端高附加值生產服務拓展延伸,培育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編制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建立制造業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優化能耗“雙控”工作措施,加快推進綠色制造。
五是加強制造業載體建設。試點支持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開發建設2平方公里以上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產業承載區域。在符合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設立20個州市級制造業功能區。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推動各類要素向開發區(功能區)集中。推行開發區區域評估報審制度,開展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試點,依法依規推行“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等工業項目審批機制,以省級以上開發區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制造業領域營商環境。
六是強化制造業要素保障。布局建設一批園區和重點項目電力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加快形成“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的能源格局,分類制定全省工業用電指導目錄,優先保障投入產出比高的企業生產運行,確保持續穩定保障工業用能。成立云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培養、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創新團隊,立足全省制造業發展需求,加大對職業(技工)院校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設立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完善資金項目競爭性遴選機制,系統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拓寬制造業融資渠道,建立制造業產融合作企業“白名單”,研究設立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撬動社會資本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匯集。
七是完善制造業發展工作機制。成立云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面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按照重點產業鏈一個省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工作方案、一個專家團隊、一個配套政策,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以制造業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建立省、州(市)兩級工業和信息化重大項目庫,進一步完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重大項目綜合協調工作機制,為項目提供從招商落地到投產運營的全流程服務和保障。強化正向激勵,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的州(市)和省級以上開發區,在專項資金及要素指標方面給予傾斜支持。